高院申请再审是否改判,需要结合案件事实来确定。
再审的审理程序及审理后的处理
1、审判级别
原来是一审,按一审;原来是二审,按二审;提审,按二审。
2、审判组织
由原审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
3、制作再审决定书的情形
对决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检察院抗诉的以外,法院应当制作再审决定书。
4、再审对原裁判执行的影响
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但被告人可能经再审改判无罪,或者可能经再审减轻原判刑罚而致刑期届满的,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必要时,可以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5、重点审查和全面审查原则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法院应当重点针对申诉、抗诉和决定再审的理由进行审查。
必要时,应当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
6、指令重审
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应当指令原审法院以外的下级法院审理;由原审法院审理更为适宜的(即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纠正裁判错误的),也可以指令原审法院审理。
7、检察院派员出庭
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8、同案原审被告人的不出庭
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再审决定书或者抗诉书只针对部分原审被告人,其他同案原审被告人不出庭不影响审理的,可以不出庭参加诉讼。
9、强制措施的决定主体
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法院决定。
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检察院决定。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关于再审申请次数限制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次数有限制。具体限制包括被驳回后的再次申请、经过再审判决的案件再次申请以及检察院作出不予建议或抗诉后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