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人:刘XXXX,男,1989年12月28日出生,回族,中专文化,住XXXX市XXXX乡XXXX村XXXX街XXXX号。
依法撤销(2010)济刑一初字第XXXX号判决;并予以改判。
一、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刘XXXX犯故意杀人罪,属于客观归罪。
二、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犯故意杀人罪,但没有证据证明上诉人的杀人动机和目的。
三、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犯故意杀人罪,违背疑罪从轻的刑罚政策。
四、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犯故意伤害罪,与大量司法判例相矛盾。
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犯故意杀人罪细分有三个理由,一是持致人性命的匕首,二是朝被害人要害部位捅刺;三是事后对被害人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然而,在本案中,这些理由并不能充分证明上诉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持放任态度。
首先,使用致人性命的匕首并不一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本案中,上诉人所使用的匕首是一把普通的小型刀具,并非致命刀具。此外,上诉人在使用匕首时自己的手也受伤了,这说明刀具的使用长度和杀伤力都较小。因此,以使用工具是否致命作为是否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依据是没有道理的。
其次,朝要害部位捅刺并不能直接证明故意杀人罪。根据法医学鉴定,被害人的死因是大量失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而不是上诉人使用刀具直接造成的。因此,将对要害部位的打击作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事后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也不能作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依据。行为人在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采取救助措施,也都有可能不采取。因此,不能因为行为人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就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本案中,公诉机关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上诉人的杀人动机和目的。双方之间只是因口角发生些冲突,并无深仇大恨。上诉人的行为是基于一时的激愤,而不是出于对被害人的杀机。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上诉人都坚称只是为了摆脱被害人的束缚才做出这样的行为。尽管这个动机和目的很难用证据来证明,但根据案件的起因、双方的关系和当时的环境,很难证明上诉人存在杀人的故意。
本案中,公诉机关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成立故意杀人罪,应该认为公诉机关没有达到刑事证明标准。即使原审法院认为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推翻故意杀人罪,也应以故意伤害罪来定罪量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的相关规定,对于民间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难以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时,一般可考虑故意伤害罪。因此,原审法院违背了疑罪从轻的刑罚政策。
与大量司法判例相比,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犯故意伤害罪存在矛盾。这些判例中,被告人使用致命工具、攻击要害部位并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但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虽然这些判例对本案没有约束力,但是不能无视其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案如果不改判,需要详细阐明本案与上诉判例的不同之处。
上诉人刘XXXX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定性错误。上诉人请求贵院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勇于纠正原审法院错误,让法律彰显人性光辉,实现公平正义。
此致
xx省高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20XX年XX月XX日
当事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时的处理方法。当事人可以联系法院查询判决书情况,根据宣判方式确认判决书发送时间,并行使上诉权利。对于离婚判决,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规定,不得在判决生效前另行结婚。
二审授权委托书的格式要求。委托书应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等部分。在授权委托书中,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需表达清晰明确,委托权限部分需明确授权范围,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判决履行或申诉等环节。二审的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应在三十天内作出终审裁定。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二审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全面审查原则要求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是全面审查的两个方面,包括审查案卷材料、证据、法律适用、量刑、诉讼程序等。文章还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