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
1.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根据第34条规定,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根据第152条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该法第五章“司法保护”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该法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4.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1月26日通过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其中对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法庭审判、执行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
5.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3月25日通过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对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作了规定。
6. 公安部的相关规定:
公安部1995年10月23日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该规定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调查、侦查、强制措施、处理、执行等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1. 有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2. 有助于解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增多的问题。
3. 符合国际上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趋势。
4. 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和完善。
1. 教育、感化、挽救原则。
2. 分案处理(分管分押)原则。
3. 不公开审理原则。
4. 及时原则、和缓原则。
特别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第3款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被告人的形象。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应当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
1. 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准确出生日期。
2. 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
3. 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4.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
5. 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
6. 相对和缓的办案方式。
离婚诉讼被告上诉状的具体格式和内容。上诉人陈xx对一审判决提出异议,主要包括感情破裂的认定、债务认定、共同财产认定、礼钱认定、抚养费认定及抚养费金额的认定等方面。上诉人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重新审理并作出公正判决,同时要求被上诉人承担诉讼费用。
撤销一审判决后诉讼费的承担问题,遵循“多退少补”的原则。败诉方需承担一审诉讼费用,即使判决被撤销。上诉方提起上诉的资格、对象、时限和费用都有明确规定。二审法院根据不同情况对一审判决进行审理并作出相应处理。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上诉问题。调解书在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而只有一方签收或未达成协议时,可提起上诉。调解书的制作需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由法院送达双方当事人并加盖印章。上诉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以解决争议。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及相关条件。当事人需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特定情况下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申请再审的主体必须合法,对象必须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且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同时,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