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二审程序 > 如何进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

如何进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

时间:2024-09-06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4337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定义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1.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根据第34条规定,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根据第152条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该法第五章“司法保护”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该法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4.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1月26日通过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其中对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法庭审判、执行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

5.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3月25日通过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对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作了规定。

6. 公安部的相关规定:

公安部1995年10月23日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该规定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调查、侦查、强制措施、处理、执行等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

1. 有助于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2. 有助于解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增多的问题。

3. 符合国际上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趋势。

4. 有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和完善。

三、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1. 教育、感化、挽救原则。

2. 分案处理(分管分押)原则。

3. 不公开审理原则。

4. 及时原则、和缓原则。

特别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第3款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被告人的形象。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应当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

四、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1. 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准确出生日期。

2. 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

3. 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4.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

5. 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

6. 相对和缓的办案方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