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当事人对再审裁判不服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根据民诉法209条(三),当再审判决或裁定存在明显错误时,当事人可以向同级或上级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
对于再审裁判,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了一些不予受理的情形,包括再次提出申请、对再审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请、在检察院作出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等情形。
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刑诉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申诉人可以向法院申诉,并提交相关法律文书。如果申诉人对驳回申诉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此外,再审裁判的当事人也可以向检察院申诉,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如果发现明显错误并认为需要再审,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如果发现明显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有规定情形或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有规定情形或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基础上完善建立起来的。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8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进行了完善。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进行反思和探讨。
2008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进行了完善,包括再审案件的管辖、申请再审事由、申请再审的材料要求、法院审理期限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使得申请再审的权利得到了保障。然而,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人民群众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和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再审案件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和当事人申请再审。前两种途径启动再审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法院无需审查即可进入再审程序。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需要经立案审查部门审查,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才能进入再审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种多元化启动再审程序的规定,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和探讨。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文章指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抽血到服刑的具体时间,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公安机关将进行侦查和拘留,人民检察院会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将审理并宣判。各环节的时间因案件性质、复杂程度等有所不同。
再审的生效及执行问题。再审结果决定权在立案二庭,但再审并不直接导致判决改变。判决书生效和执行规则各异,取决于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申请被视为一种纠错机制,并非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当事人对判决书等文书不服,可在生效后六个月内申请再审,但改判案件占比不高。申
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中的补充证据问题。一审中未提交的证据,若在一审后新发现,可在二审中提交并采信。新证据需在二审开庭前或审理时提出,如不需开庭,则需在指定期限内提出。再审时提供的新证据需在申请再审时提出。对方当事人在被告知后,有权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
司法赔偿的要求及程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受到侦查、检察、法院等机关职务行为侵犯时,有权向侵权机关申请国家赔偿。文章详细列举了违法侵权行为,如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审改判无罪后的赔偿等。同时,也介绍了申请司法赔偿的程序,包括确认违法行为、向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