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等待公示催告期满后,才能作出判决。在公示催告期间,如果没有申报权利的人,表明票据上的权利属于申请人所有。此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该票据无效。
公示催告程序是为了救济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或其他事项的权利人,在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救济措施。该程序的核心在于通过公示催告,催促不特定的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如果没有人申报或申报被驳回,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可以作出除权判决。公示催告程序的发起不基于当事人的起诉,而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公示催告案件一般由票据的最后持票人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希望通过人民法院宣告该票据无效,以实现自己在票据上的权利,而不是与他人发生争议。因此,公示催告案件没有确定的对方当事人,具有非诉讼性质。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无需开庭审理,只需要发出公示催告,并根据公告期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当事人对于公示催告案件的判决或裁定,既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再审。因此,公示催告程序不适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公示催告程序在确认一定事实的基础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除权,即解除票据的效力,又称为票据失权;二是确权,即确定申请人享有票据上的权利。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后,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发布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是基于丢失的票据权利尚未实现的前提下进行的。人民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申请意味着权利尚未实现。然而,在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之前,完全有可能使非权利人实现票据权利,从而损害权利人的利益,并导致人民法院的判决无法执行。因此,人民法院在受理公示催告申请的同时,应当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具有强制力,支付人必须执行。如果支付人收到止付通知后拒不停止支付,则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支付人仍需承担票据责任。如果申请人在公示催告前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同样地,如果申请人在公示催告期间撤回申请,人民法院也应当准许。如果申请人在公示催告期间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申报仅进行形式审查,并邀请申请人到场查验利害关系人申报的票据。如果利害关系人提出的票据与公示催告的票据一致,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的通知后,应立即恢复支付。如果利害关系人出示的票据与申请人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不一致,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公示催告程序因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而终结后,申请人或申报人可以按照普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例如,某公司遗失了一张金额为50万元的银行汇票,向票据支付地的某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法院受理了该案件后,如果某钢铁公司持有与被人民法院公示催告的银行汇票相同的票据,该公司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为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钢铁公司可以在公示催告期间向某市人民法院申报权利。如果申报合理,某市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当然,如果钢铁公司在公示催告程序届满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之前申报权利,同样会产生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后果。
公示催告止付公告届满期间与票据到期日衔接不连续问题以及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现实困境。文章指出,票据转让是单方面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公告期间届满时票据尚未到期的情况,导致持票人权益受损。关于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性质,文章对是否需要撤销原除权判决进行了
如果被公示催告的,权利人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没有异议的,公示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会作出除权判决。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公开告示,要求不确定的或者不明确的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申报权利,如不申报即丧失其权利的程序。民事诉讼法设置公示催告程序的目的是
是指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公示催告期间届满后,无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时,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所作出的宣告已丧失的票据无效的判决。除权判决与公示催告的管辖法院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申请人必须向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票据公示催告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票据原持有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催告不明的票据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票据权利,逾期无人申报,人民法院即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的程序。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票据权利,民事诉讼法设立了公示催告程序。为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