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法律文书被撤销,执行人员采取措施,强制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利益退还给原被执行人,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制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法院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执行回转时,如果已执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应当退还原物。如果不能退还原物,可以进行折价抵偿。
具备执行回转条件的,法院应当作出执行回转的裁定。执行回转裁定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作出,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作出。
对于执行错误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如果对当事人的损害是由于法院的错误或不当执行造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执行法院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损害是由于原执行权利人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提供虚假证据、隐瞒真实情况等,应由原执行权利人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损害是由于原执行义务人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对某些特定的诉讼行为理解错误,从而实施了错误的诉讼行为,则应由原执行义务人承担责任。
如果损害是由于法律文书制作者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违反法定程序、使用法律错误、超越法定权限等,则应由法律文书制作者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裁决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原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回转或者解除强制执行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
原法律文书已为法院全部或者部分执行完毕,才发生执行回转的问题。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或者变更的,才发生执行回转。所以,根据民诉法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回转,再以此裁定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取得财产的原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