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一方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如果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被执行人破产。
如果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在被执行人财产被执行完毕前,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申请执行人可以对法院的分配方式提出异议,并针对参与分配方案提起诉讼。
如果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该第三人直接向其履行债务。
权利继受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变更申请执行主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六条至八十三条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
申请执行人员可以回避,并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法院信息公开场所或直接询问等方式,了解案件执行情况。
申请执行人可以针对第三人的异议,提起继续执行被执行人财产的诉讼。在发现被执行人财产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报告,并申请人民法院恢复案件执行。在中止、暂缓执行情形消失后,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继续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申请执行人发现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消极执行、以权谋私等影响公正执行问题时,可以向人民法院和其他纪检监察部门检举、控告。
申请执行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并配合法院开展执行活动。
如果被人民法院指令负责保管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不得使用、处分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未生效判决下财产分割与财产保全的相关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财产分配需满足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法清偿所有债权等条件。同时,即使判决未生效,在诉讼过程中仍可以申请诉中财产保全,以预防财产转移等可能危害权利人受偿的情况。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或必要时裁定采取财产保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