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杜某开始向莒县某矿业公司供应煤炭。截至2009年4月20日,莒县某矿业公司欠杜某煤炭款76万元。杜某于2009年5月6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同年7月7日获得判决,要求莒县某矿业公司偿还欠款及利息共计76万元。判决生效后,双方于2009年8月14日达成和解协议,约定莒县某矿业公司在2012年10月1日前偿还本金及利息80万元。然而,2012年9月,杜某多次催要欠款,莒县某矿业公司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因此,杜某于9月28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和解协议。
在和解协议履行期满后,法院存在不同意见,对于杜某的债权是否能够得到救济。
根据第一种意见,本案已超过申请执行的两年法定期限,杜某的债权已经转化为自然债务,法院不应予以保护。
根据第二种意见,尽管原判决已过执行期限,但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杜某可以根据莒县某矿业公司不履行还款协议的理由,向法院提起新的诉讼。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根据理论,和解协议具有最低限度的私法契约法律效力,因此,由和解协议引起的纠纷属于一般民事纠纷范畴,应在法院的受案范围内。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4月16日的批复中指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就原债务达成的和解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本案中,杜某与莒县某矿业公司达成和解协议,表明债权人已及时行使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已届满。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原有关系的延续。
其次,在当前体制下,执行机构不具备充分的审判职能,执行人员对和解协议的执行不应过多干预,因此,赋予和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存在理论障碍。因此,在和解协议规定的履行期限到来时,杜某根据和解协议提出请求,要求执行和解协议,法院可以以原判决已过执行期限为由予以驳回。然而,法院可以行使释明权,告知杜某可以根据莒县某矿业公司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理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处理因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致使逾期申请执行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申请执行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将丧失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判决生效后,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并不能改变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债权人超过法定期限申请执行,法院无法立案执行,也无法提供法律依据。债权人的债权将转化为自然债务,可以自行向债务人索取,也可以根据债务人不履行还款协议的理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本案中,杜某在原判决已过执行期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原判决生效后达成的和解协议,提起新的诉讼。法院应当支持杜某根据和解协议提出的诉讼请求。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执行回转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场景。执行回转是在案件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被撤销或变更而重新采取执行措施的制度。其条件包括原执行依据正在执行或已执行完毕、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或变更、新的执行依据是其必备条件,并且只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