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法律文书已经全部或部分执行完毕,才会引发执行回转的问题。
只有当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实存在错误,并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变更时,才会发生执行回转。正确的执行依据在执行完毕后不会引发执行回转,但一旦执行依据存在错误,依法经过撤销或变更程序后,执行依据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将失去合法依据,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合法当事人的权益,使原被执行人的利益恢复到原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撤销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仅限于由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如果其他法律文书执行完毕后被有关机关依法撤销,并经当事人申请,也可以适用执行回转。
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以存在执行依据为前提,执行回转也不例外。如果法院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应根据执行回转裁定进行。原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仅表明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备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因此,根据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回转,再以此裁定作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取得财产的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进行强制执行。
《执行规定》第109条对《民诉法》第210条中的“取得财产的人”进行了限缩规定。
执行回转,又称为再执行,是指在案件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执行机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重新采取执行措施,恢复到执行程序开始前的一种救济制度。执行回转制度是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3条和《执行规定》第109条对此进行了规定。
被判无期徒刑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才能行使上诉权利,如自诉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无期徒刑的适用情形和刑期计算方式,包括罪犯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威胁和危害。无期徒刑是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严厉惩罚,依法
一份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包括申请人和申请事项等详细内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之间的区别,包括法律性质、适用对象、法律依据、适用目的、适用机关和羁押期间等方面的不同。
投毒送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和规定,犯罪中止需满足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投毒送医院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不构成犯罪中止,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追究。
再审程序及其相关时效。当事人认为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可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的六个月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可由本院、最高法院等机构提出,当事人申请时需提交相关材料,法院审查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对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或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