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不得主持调解生效的判决等。这是因为在执行程序开始时,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已经通过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公证书、行政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并且这些文书已经具有法律效力。除非经过法定程序(如审判监督程序),不得进行变更。如果在执行程序中进行调解,就相当于无视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重新处理当事人的权利,这违反了法律程序。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主动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无需法院继续执行而结束执行程序。这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的处分,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时,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录在笔录中,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如果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公司被执行期间是否可以更换法人代表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在公司被执行期间进行法人代表的变更,但会受到一定限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传唤或拘传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等接受调查询问。执行程序的发生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具备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且已发
普通债权和罚金的执行顺序以及罚金与罚款的区别。在执行顺序上,当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时,应按照一定顺序执行,普通债权在罚金之前执行。罚金与罚款在性质、决定机关、法律依据和适用对象上存在明显不同。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当事人可向公安交管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协议依赖双方自愿履行,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公安交管部门的调解书不是诉讼前置程序,如对方反悔并起诉至法院,当事人可将调解书作为证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