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事人:包括申请人和被执行人。
2. 利害关系人:指认为法院的执行行为侵犯了其法律上利益的人,如抵押权人、执行拍卖中的竞买人等。
1. 形式: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2. 程序: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异议。
法院应在15日内对异议进行审查,若异议成立,则裁定撤销或改正;若异议不成立,则裁定驳回。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执行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停止相应处分措施的,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提出异议。执行法院审查处理执行异议,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申请复议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书面材料,可以通过执行法院转交,也可以直接向执行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
执行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通知执行法院在五日内报送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
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执行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停止相应处分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
注:异议主体、形式和程序、处理方式、救济机制、执行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提供担保请求停止相应处分措施、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内容与原文相同,只是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润色。
异议的事由是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执行行为违法包括执行措施违法、执行违反应遵守的程序、执行中应发的法律文书而未发的等情况。异议提出后对执行程序的影响是异议主体提出异议后,控制性执行措施并不停止,处分性执行措施应当停止,但如申请人提供有效的担保,也可以不停止处分性执行措施。对于几种例外情况的处理,对罚款、拘留不能提出执行异议,不予受理执行申请不能提出异议,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适用执行异议,变更、追加执行主体的裁定适用执行异议。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执行员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的程序。包括驳回执行异议、中止或停止执行、解除查封扣押措施或继续执行以及再审程序等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应对案外人的异议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有异议的,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可以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会进行审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二百零四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