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管辖异议
执行管辖权异议是指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的制度。
一、提出执行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当事人。
二、提出执行管辖权异议的时间: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
三、执行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1、异议成立的:A.应当撤销执行案件;B.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
2、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四、对执行管辖权异议裁定的救济:
1、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2、执行管辖权异议及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管辖权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相关知识: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的规制措施
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一方面会造成延迟诉讼,这与民事诉讼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民事纠纷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在法院处理管辖权异议期间,异议申请人可能会有转移财产等行为,从而可能会损害到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此外,还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发生。相关措施有:
1、严格审查立案条件,从源头减少管辖权异议案件。
2、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申请要件、理由作出排除性规定。
3、要做好法律释明工作,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
4、要尽力统一执法尺度,减轻当事人对审判结果的疑虑。
5、加重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成本。
6、对管辖权异议审查期限加以限制。
被告人对上级指定管辖的案件能否提出异议的问题。新疆某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十四师水利建管处后,又提出管辖权异议,但被法院裁定驳回。文章详细阐述了管辖权异议和指定管辖的概念及相关规定,并分析了本案是否构成管辖权异议申请或指定管辖申请。最后,文章强调了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我国民事诉讼中在二审期间是否允许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在二审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但涉及到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特殊情况例外。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法院将认定受诉法院具有管辖权。但需注意,此原则不适用于违反级别
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可以先行执行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管辖权未确定的情况下不得裁定先予执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一般不会停止,但满足特定情形时可以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