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取得标的物权利的形式是指可以证明合法取得标的物民事权利的各种形式,如签订买卖合同、离婚协议、遗嘱、共有物分配协议、抵押协议、抵账协议等。口头约定在实践中通常不予认可,因为存在被执行人与案外人串通的可能性。
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实际付款方式是指可以证明案外人取得执行标的是经过合法对价取得的各种方式,如银行转账凭证、流水账单、收条、多方对账单、收款凭证、指示交付的凭证等。这些证据主要用于防止妨害执行、恶意串通等情况的发生。
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对标的物实际占有、使用、控制的证据包括修理票据、物业票据、水电费凭证、出租合同、抵押协议等。这些证据的目的是通过证明案外人对标的物的实际占有、使用和收益来证明其取得民事权益的真实性,并说明执行对其作为案外人将带来的损害。
以上三方面的证据结合起来可以从取得执行标的到等价交换乃至实际占有使用的角度证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的权利。这三方面的证据相互关联、步步深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来支持案外人的诉争请求。虽然申请执行人没有法定的举证义务,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案外人与被执行人串通行为,申请执行人当然可以提交这些证据来证明案外人的权利来源不合法,存在主观恶意,以支持自己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执行的期限问题。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中止执行的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进行。
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异议权利。当被执行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同时,申请执行人若对执行进度不满,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案外人对于执行标的物提出的异议,如果成立,可能会中止执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执行员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的程序。包括驳回执行异议、中止或停止执行、解除查封扣押措施或继续执行以及再审程序等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应对案外人的异议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