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或者具有其他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的情形。
2. 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包括所需修复费用、损害赔偿等具体数额。
3. 被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
如果被告主张具有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情形,也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对于未经刑事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符合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认定。
当企业违法排污导致人身财产损害时,受害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追责索偿:
受害人可以直接与企业负责人协商,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确定赔偿金额。
受害人可以通过当地环保局、政府等政府机构调解索偿。当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时,政府部门可以居中协商调解赔偿事宜,既给予违法企业一定压力,促使其处理赔偿事宜,又有利于受害人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解决纠纷。
当损害数额较大、损失较严重,并且条件允许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磋商。委托专业律师协助处理,既表明了受害人坚决维权索偿的决心,又有利于获得最大的赔偿。
当无法通过协商索偿时,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索偿方式,通常也能获得最大的赔偿。
无论采取哪种索偿方式,受害人在索偿前最好先收集相关证据,如企业违法排污的证据、自身损害的事实等。这样,即使在与企业协商赔偿不成时,也能大大提高在法院起诉胜诉的几率。
此外,对受害人而言,要求企业赔偿哪些费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合理的赔偿数额对于索赔成功非常有帮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环境保护部门与污染人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受理后要公告协议内容。第二十一条 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未全部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裁判或者经司法确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
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但在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就生态环境问题相关部门与污染人协商不成的,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并且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在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裁定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交由具备审理条件的基层人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