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公诉人怎么举证质证
时间:2024-05-0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案件的公诉人也有举证、质证的权利,只要是能够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刑事案件在审理案件的时候,法院是会拿出相关的证据来跟公诉人对质,对质时怎么做也很关键,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刑事案件中公诉人的举证质证程序
刑事庭审质证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的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讯问、质证,经过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8条进一步规定,证据必须在法庭调查程序中经过出示、辨认、质证等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质证的定义和特征
质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合法的质证主体对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内的各种证据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解释、咨询、辩驳等形式,从而对法官产生一定的证明力的一种诉讼活动。质证的本质特征在于质疑和质问证据,具有当面对抗的性质。虽然质证过程中可能会进行辨认、说明和解释,但这些行为并不代表质证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对证据进行中立的质疑和质问才能体现质证的本质特征。
刑事庭审中的质证程序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经过公开质证才能被采纳。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实践中,公诉人提出的证据往往不受到激烈的盘询和质疑,而法庭上公诉人对辩护方提出的证据却很少进行高质量的质询。因此,质证程序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刑事质证的对象范围争议
目前,对于刑事质证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法学词典对质证的定义是指出问题,要求证人进一步陈述以解除疑异,并确认证明作用的一种诉讼活动,或者是在刑事审判的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和辩护人对与证人证言有关的疑难问题进行核实查证的一种诉讼活动。对于质证的对象范围,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质证对象仅限于证人证言;一种认为质证对象是所有证据;一种认为质证对象是与实物证据相对立的言词证据。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支持质证对象应为一切证据的观点。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言词证据的盘询和质疑只是质证制度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质证对象应包括一切证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
公转自案件的和解程序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
刑事判决书如何辨别真伪
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和要点。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和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情况,需要详细说明被告人的身份背景。同时,还探讨了案件的审理情况,包括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到庭情况等。通过详细阐述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刑事判决书的真伪。
-
调解后的刑事裁定书
-
公诉案件的定义和特点
-
刑事委托辩护人的适用情形和指定辩护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