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承诺并不是任何时候送达都会产生预期的效力。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如果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如果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如果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如果超过承诺期限,则要约失效。
对于口头要约,如果要约是口头提出的,则必须即时承诺才有效。口头要约包括双方面谈提出的要约和在电话交谈中提出的要约。如果当时不立即表示接受,则在谈话结束后,该项口头要约即不复存在。
如果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并且没有规定承诺期限,那么承诺应在合理期限内到达。合理期限可分为三段:要约到达于受要约人的期间,为承诺所必要的期间,承诺的通知达到要约人所必要的期间。
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期间根据通讯方式确定,如邮寄或电报所必要的期间。如果要约及承诺的通知途中有非常事变的迟延,要约人如果知道该情况的发生,应当斟酌以定其达到所必要的期间。承诺达到所必要的期间,依其通知的方法而有不同。要约人如特别限定其承诺通知的方法,须以地方法为承诺。否则得依通常交易上所用的方法。
第二段的期间是受要约人审查考虑是否承诺所必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通常人为标准确定,但依要约的内容不同有所差异。如果内容复杂,审查考虑的时间就长。如果还要经过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会的批准,可能时间还会更长。这三段期间是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时期,也就是合理期限。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并向要约人作出。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保持一致,并且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承诺可以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作出。明示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口头或书面表示承诺。如果法律或要约中没有规定必须以书面形式表示承诺,当事人可以口头形式表示承诺。默示的方法是根据交易习惯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通过行为和其他形式作出承诺。
缄默是指不作任何表示,与默示不同。默示是一种表示的方式,而缄默是没有任何表示,所以不构成承诺。然而,如果当事人约定或按照当事人之间和习惯做法,承诺以缄默和不作任何表示来表示,则缄默和不作任何表示又成为一种表达承诺的方式。但是,如果没有事先约定,也没有习惯做法,仅仅由要约人在要约中规定如果不答复就视为承诺是不行的。
如果要约人在要约中规定了特定的承诺方式,承诺人必须符合要约人规定的方式。即使这种方式在一般人看来是很特别的,只要不为法律所禁止或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受要约人都必须遵守。例如,要约人限定承诺应以电报回答,则受要约人纵以书面回答,不生承诺的效力。但如果要约人仅仅是希望以电报回复,受要约人则不必一定用电报回答。
如果某些交易习惯上对承诺的方法有限定,一般遵守交易习惯的要求。但如果要约人明确反对或规定特定方式,受要约人应尊重要约人的意思,并按照要约人要求的方式作出承诺。如果要约规定了一种承诺方式,但没有规定这是唯一的承诺方式,受要约人可以采用比要约规定更为迅捷的方式作出承诺。反之,如果受要约人使用比要约规定更为迟缓的方式,则为无效。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的问题。在宣判之前,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是否准许需要由法院裁定。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情况,其中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等。而按撤诉处理则是因原告在诉讼中的某些行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