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审终审的意义

时间:2024-12-06 浏览:7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157
我国的审判制度是两审终审制度,这样的制度致使一个案件需要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可告终结,那么,在我国法律中,两审终审的意义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个问题,相信好多人是不清楚的,同时也是比较关心的,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审终审制度相关的知识,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件,对相关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阅读下面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两审终审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的运作方式

两审终审制度要求案件在两级法院进行审判,并通过第二审的判决或裁定来终结案件。具体而言,当地方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定后,当事人或同级检察院如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或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这些上诉或抗诉,并对第二审案件进行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最终,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

两审终审制度主要适用于发生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审理的案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经过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的诉讼案件,另一类是非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具体争议而请求法院确认一定的事实状态的非诉讼民事案件。

对于诉讼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度的案件,非诉讼民事案件则适用一审终审制度。其中,非诉讼民事案件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情况

在我国,两审终审制度有四种例外情况:

1.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其对于第一审案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

2. 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决才能生效并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判决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3.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以下判决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才能生效并执行。

根据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以下判决的案件,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决才能生效并交付执行。

4. 民事诉讼中的小额诉讼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是指涉及小额钱款的民事案件,根据相关规定,小额诉讼程序中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意义

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裁判,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同时,两审终审制度审级不多,方便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防止案件因久拖不决而影响结案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的问题。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法院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逾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情况、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与证据

  • 一审终审与两审终审的差异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 诉讼中止裁定书范本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 两审终审制名词解释

    两审终审制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该制度指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即结束,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两审终审制有助于纠正错误判决、监督下级法院,并防止诉讼拖延,有助于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以稳定和恢复。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审判决存在错误时,应通过

  •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 诉讼费退费的法律规定
  • 民事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度的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