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审理是指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情况,使得审判活动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审判人员决定暂时停止审判活动,待相关情况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
1. 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案件起诉后被告人脱逃,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 因为其他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3.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4.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5. 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终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判过程中,遇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时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
刑事案件终止审理的情形包括:
1. 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
2.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3. 依照刑法规定需要告诉才能处理的犯罪,但没有告诉或者告诉已被撤回。
4. 被告人已经死亡。
5.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对于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同时,介绍了该制度的四种例外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刑罚在法定刑以下的案件的核准程序以及小额诉讼程序。
我国二审终审制下如何纠正错误判决的问题。当事人如认为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可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提起抗诉。已生效的判决如存在错误,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或当事人申诉来纠正。这些途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的
关于诉讼费的退费规定。在人民法院审理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过程中,若移送处理则涉及退费情况;中止诉讼和中止执行的案件不予退费,但恢复时不再交纳费用;第二审决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会退还二审案件受理费;对于第一审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案件,应当根据情况退还已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