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张某向王某借款五万元,借期两年。到期后,张某未按约还款。王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借款五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向法院申请执行,但由于张某无偿还能力,法院中止执行。后来,王某得知张某与妻子李某于2008年12月离婚,李某在他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一笔债权经法院执行到账。因此,王某以李某为被告要求李某对张某偿还其借款五万元承担连带责任,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王某起诉是否适用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审理中形成两种观点:
认为,该案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因为本案的事实部分已经经过法院审理且已作出实体判决,王某在第一次诉讼时未将李某列为共同被告,可认定已放弃要求李某履行义务的权利。法院不得就同一事实作出两次裁判,因此对王某的第二次诉讼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认为,本案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此次诉讼并不涉及到借款的事实,法院只限于审理王某要求李某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对此法院应当受理。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同一纠纷经人民法院终审裁判后,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不得重复立案和审理,以维护裁判的稳定性和司法权威。同时,它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指的是当事人之间就某一特定的诉讼请求所有诉讼程序进行完毕后,败诉一方无权重新提起该诉讼,也无权另行起诉要求对该争议事实进行重新审理。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案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诉讼请求一致;(2)争议事项一致;(3)当事人一致;(4)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致。
就本案而言:
(1)王某的两次诉讼请求是不一致的,第一次是要求张某偿还借款,第二次是要求李某承担连带责任。
(2)争议事项不一致,前者是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即张某是否要偿还王某借款;后者是李某对张某的借款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综上,法院应当受理王某以李某为被告要求李某对张某偿还其借款五万元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小赵在车间工作期间被唐某打伤,雇主陈某需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小赵可请求唐某或雇主承担赔偿责任。法院最终判决陈某赔偿小赵因伤造成的合理损失。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一起关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借款及利息,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原告认为被告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且存在逃避债务倾向,依法构成预期违约。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提供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对于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同时,介绍了该制度的四种例外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刑罚在法定刑以下的案件的核准程序以及小额诉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