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张某向王某借款五万元,借期两年。到期后,张某未按约还款。王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借款五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向法院申请执行,但由于张某无偿还能力,法院中止执行。后来,王某得知张某与妻子李某于2008年12月离婚,李某在他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一笔债权经法院执行到账。因此,王某以李某为被告要求李某对张某偿还其借款五万元承担连带责任,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王某起诉是否适用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审理中形成两种观点:
认为,该案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因为本案的事实部分已经经过法院审理且已作出实体判决,王某在第一次诉讼时未将李某列为共同被告,可认定已放弃要求李某履行义务的权利。法院不得就同一事实作出两次裁判,因此对王某的第二次诉讼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认为,本案不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此次诉讼并不涉及到借款的事实,法院只限于审理王某要求李某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对此法院应当受理。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同一纠纷经人民法院终审裁判后,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不得重复立案和审理,以维护裁判的稳定性和司法权威。同时,它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指的是当事人之间就某一特定的诉讼请求所有诉讼程序进行完毕后,败诉一方无权重新提起该诉讼,也无权另行起诉要求对该争议事实进行重新审理。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案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诉讼请求一致;(2)争议事项一致;(3)当事人一致;(4)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致。
就本案而言:
(1)王某的两次诉讼请求是不一致的,第一次是要求张某偿还借款,第二次是要求李某承担连带责任。
(2)争议事项不一致,前者是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即张某是否要偿还王某借款;后者是李某对张某的借款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综上,法院应当受理王某以李某为被告要求李某对张某偿还其借款五万元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
关于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后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一审法院,只会告知案件的当事人。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当事人适格的相关内容,包括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区别以及与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的不同
法院对于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针对起诉条件符合但法院不受理的情况,当事人可提起上诉;针对不同起诉情况,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第三巡回法庭不受理六类案件,包括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提起的案件、仍在正常审理审查程序中的案件等。不符合起诉
夫妻离婚后因共同债务偿还发生纠纷的处理方式。首先,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参考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约定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做出判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夫妻意愿,又保障双方的合
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的法律意义、条件、效力及权利和义务。第三人的参与旨在维护自身权利,在诉讼中发表意见、提供证据。成为第三人需满足条件,如与案件有关、权益一致并经过法院允许。第三人可影响判决结果,但无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在参与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