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央出台的文件,都是做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框架,这个框架一般比较粗,会给各省市预留部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细化空间(中国太大了,一刀切的政策基本推不动),但有一利必有一弊,这种细化也为基层干部留下了灰色空间。比如土地流转政策,土地确权政策,三权分置意见。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法律,至少在国内,法律层面还是统一的。
将来怎么改?
途径一:打破国家征收这个紧箍咒
土地管理法,并没有明确公共利益的具体含义,就把解释权给了政府,但政府恰恰又是征地的最大收益者,于是乎,公共利益被无限扩大,阿猫阿狗的都装进了公共利益的框。因此,新版土地管理法,比如会明确公共利益范围,从而使得缩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挣钱金手。
其次,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就打破的农地用途改变只有走国家征收这个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现状。当然,这个依然是有三个限制:符合规划、符合用途管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个改变意味着,农民可以绕过政府而直接跟开发商谈判,省去了一个二道贩子,从而使得农民工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途径二:调整不合理的补偿机制(原话是完善补偿机制)。首先肯定不能按原用途补偿了,按原用途补偿,最高不超过30倍。按这个标准,征农民一亩地仅补偿2-3万元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太廉价)。考虑让农民参与土地收益分配,比如给农民预留部分安置用地,区段征收等新途径。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