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病历的认定和保全
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但已经出现了对电子证据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况。这种鉴定可以复原每一条修改记录。如果病历核心部分(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处理等)的修改记录占病历核心部分的10%以上,足以改变其他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可以直接认定病历存在伪造、篡改的嫌疑。- 封存病历与电子病历的一致性
如果病历的关键实质性部分没有被修改,例如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等,医方能够给出合理的说明,可以确认病历的真实性。然而,如果涉及到实质性的修改,影像学资料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唯一确凿证据。司法鉴定机构可以通过比对全病历,分析对修改部分的合理性提出怀疑意见,以影像学资料为基础提供给法官。- 增删病历页
如果医院在病检切片、医疗废弃用品等方面没有符合医疗规范,无法在庭审时提供相应的资料,并且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可以直接认定病历存在伪造、篡改。- 病历已封存
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治疗后,如果认为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患者及其代理人有权向医疗机构提出病历封存的请求,医疗机构应当予以封存。由于病历已封存,除非医疗机构私自启封,否则后续对已封存的病历进行篡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病历未封存,但患者已复印一份病历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患者缺乏医疗知识,无法立即判断自己的损害是否由医疗机构的过错导致。因此,患者及其近亲属会复印一份病历咨询相关专家。当患者确认损害后果是由医疗机构的过错导致,并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维权时,如果医疗机构提供的原始病历与患者复印的病历存在多处不一致,例如伪造检查报告或诊断记录不一致等,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伪造、篡改病历的行为。- 病历未封存,患者未复印病历
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当患者的维权意识不高,没有及时封存病历,也没有复印病历时,只能通过仔细观察病历,比对同一医师的笔迹是否一致,检查病历是否有涂改、增删,以及治疗措施和医嘱是否一致等进行逻辑判断和分析,以推定病历是否存在伪造、篡改的可能性。- 病历封存的是复制件,不是原件
- 伪造、篡改行为应达到关键程度
当医疗机构的伪造、篡改内容只涉及关键词语、重要数据,影响医疗行为的判断,可能导致案件审理结果时,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上述行为,并使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然而,如果只是对病历进行完善、涂改非关键部分,例如更正错别字、标点符号或补充患者自然信息等,这种情况不会改变对医疗行为的判断,与鉴定焦点和案件审理无关,因此不应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也不需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司法鉴定资料的保存问题。当事人在委托鉴定时需提供相关鉴定资料,包括病历和CT等原件。鉴定机构应整理保存资料,但可通过照相、复印等形式保存资料,不一定需要保存原件。被害人家属不能查看鉴定报告原件,公安机关有义务告知鉴定意见。如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但
抑郁症的司法鉴定程序。文章详细介绍了司法鉴定所需的申请材料,包括委托书、案件情况、疾病资料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鉴定流程、缴纳鉴定费用的相关规定。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与属性,包括其执业机构的条件、登记要求等。最后,文章详述了精神病司法
司法鉴定业务中个人不得从事的情形及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条件。不得从事的情形包括受过刑事处罚、公职处分、被撤销登记、所在机构受处罚等。申请条件则要求具有良好的品行和相关的高级职称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机构合法性、鉴定人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废止《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的决定,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地的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同时,强调司法部和国家发改委不再制定新的收费管理规定,各地区需依法自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