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依法行使诉权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的规定,原告有处分自己诉权的权利。除非有违法行为需要处理,法院应当准许原告在宣判前提出的撤诉申请。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申请撤诉通常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而是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此外,民事赔偿情况会影响对被告的量刑。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撤诉后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赔偿,对被告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笔者认同撤诉不应准许的观点,理由如下: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属于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交叉领域,具有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双重性质。在实体上,公权与私权发生冲突时,公权优先。刑事优于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及依据主要根据刑事法律。在程序上,附带民事诉讼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部分纳入刑事诉讼法调整范围,是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内容之一。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既有公权诉讼,又保护私人利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利益。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解决被告人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助于判断被告人认罪悔改的态度,正确确定刑罚量刑。此外,附带民事诉讼还有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及时处理案件,节省司法资源,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允许原告撤诉,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浪费司法资源,还可能导致不同审判组织对同一案件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利于对刑事被告人认罪悔改态度的正确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标准第十六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被告人退赃、赔偿的金额在10%以内按比例轻处。因此,民事赔偿的情况会影响到对被告的量刑。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撤诉后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赔偿,对被告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和被害人享有陈述权利,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问询权利,当事人对证人和鉴定人也有问询权利,并有权对物证进行辨认。此外,当事人还有申请权利,如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等。只有经过当事人辨认和证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引起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同时,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时,被害人可另行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费用问题以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和范围。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需按规定缴纳费用,如确有困难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如原告人符合条件、被告人明确等。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仅限于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导致的物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根据不满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同阶段的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