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异于诉讼和审判,仲裁需要双方自愿,也异于强制调解,是一种特殊调解,是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
(一)基本原则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1)是否仲裁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仲裁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仲裁机构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3)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及仲裁员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4)仲裁审理方式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2.独立公正仲裁原则
独立公正仲裁原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仲裁机构独立,这是仲裁独立公正进行的组织保障,即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相互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第三,仲裁无级别和地域管辖。仲裁不受涉案标的、级别、地域的限制,当事人自主自愿协议选定仲裁机构。
3.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仲裁中的体现。
(二)基本制度
1.一裁终局制度
根据《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这是国际通-用的惯例。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或裁或审制度
即当事人就其发生的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诉讼中选择其一加以适用的制度。
xx市XX有限公司与XX之间的劳动仲裁案件被告上诉法院的情况。原告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关于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裁决错误,被告的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申诉部分已丧失请求权,并且被告放弃了领取工资的权利。因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原则及仲裁机构的分类。在解决体育争议时,国际体育仲裁院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选择适用的规范和法规;若未选择,则适用瑞士法或公平及善良原则,并适用有关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内法。同时,介绍了临时仲裁庭和常设仲裁机构的特点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便利和权益保障。该法缩短了仲裁审理期限,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减轻了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同时,用人单位承担更多举证责任,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相关配套措施正在起草中,包括宣传普及这部法律以及制定有关仲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