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法律上的书面形式不仅限于纸质合同,电子形式的合同也被认可,例如电子邮件。然而,由于电子形式的合同容易被篡改,不够可靠,一旦发生争议,就需要对合同的真实性进行讨论,增加了复杂性。因此,建议使用纸质劳动合同。
签订行为是对劳动合同条款的认可。在纸质劳动合同中,双方必须签字盖章;而在电子形式的合同中,表示认可的语句和发出该语句的行为也被视为签订行为。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其中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其他重要的法定条款还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
劳动合同中的“自动顺延”条款使劳动合同的期限超出了三种法定类型。根据劳动合同类型法定的原则,超出的类型是不合法的,因此此类“约定顺延”的条款没有法律效力。
在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满后对劳动合同的续签没有异议,我们建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续签时可以制作《劳动合同续签确认书》,以书面形式确认双方续签的意思表示和原合同条款的继续履行。这种形式相对简化,同时也符合劳动合同续签的法定要求。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变更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在劳动合同订立后,若约定的条款发生变化,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具体程序包括提出变更建议、协商一致并订立协议、签字盖章等。变更后的新条款取代原条款,但若无法达成协议,则按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