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81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设立的机构,代表国家行使仲裁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裁决的实施。它是一个准司法性的国家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劳动争议。
尽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有劳动保障部门的代表,主任由劳动保障部门的代表担任,其办事机构设在劳动保障部门,但可以确定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不是行政机关。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特定人或特定事务所进行的直接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为。虽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务所作出的,其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影响也是可以肯定的,但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仲裁机构而非行政机关,其仲裁裁决不能被认为是具体行政行为。
在劳动保障行政复议的实践中,经常遇到当事人认为行政复议不收费,因此不妨试一试的情况。即使不能通过复议解决问题,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损失。但需要提醒大家,在申请行政复议前,务必要弄清楚您所不服的行为是否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在《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如果不弄清楚这一点,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
以本案为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是选择提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提出以及复议机关的审查决定都需要时间。如果这一过程超过了15日,势必会影响到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诉讼权。
根据《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解释》第3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限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于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依法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的一种救济方式,而行政诉讼则是公民等对复议结果不服时的一种法律救济方式。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行政调查、行政处罚决定等步骤,并强调了在作出
或裁或审制度以及一裁终局制度的相关内容。前者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权,但特定情况下法院仍有权审理案件。后者则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再向法院起诉或复议,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申请审查核实。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分析了举证责任的两方面含义,并指出劳动争议仲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劳动关系特殊性导致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对于平等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对于隶属关系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