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基本制度 > 仲裁委员以及仲裁制度有哪些内容

仲裁委员以及仲裁制度有哪些内容

时间:2024-09-06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850
仲裁委员以及仲裁制度有哪些内容

仲裁委员会:解决民事争议的专业机构

仲裁委员会是一种常设性仲裁机构,通常设立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并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员7至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1/3。

仲裁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
  2. 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
  3. 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
  4.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5.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便于当事人挑选仲裁员。

仲裁庭:行使仲裁权的机构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后,并不直接仲裁案件,而是组成仲裁庭行使仲裁权。

仲裁庭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两种。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其中1名为首席仲裁员,负责主持案件的仲裁;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仲裁协会:维护仲裁人员自律的组织

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

中国仲裁协会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仲裁制度:一种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制度

仲裁制度是指民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仲裁通常为行业性的民间活动,是一种私行为,即私人裁判行为,而非国家裁判行为,它与和解、调解、诉讼并列为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但仲裁依法受国家监督,国家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和遇有当事人不自愿执行的情况时可按照审判地法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具有司法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或裁或审制度

    或裁或审制度以及一裁终局制度的相关内容。前者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权,但特定情况下法院仍有权审理案件。后者则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再向法院起诉或复议,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申请审查核实。

  •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的含义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分析了举证责任的两方面含义,并指出劳动争议仲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劳动关系特殊性导致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对于平等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对于隶属关系和人

  • 仲裁程序——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首先,当事人需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申诉人需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并且申请属于受理范围和管辖范围内。仲裁委员会审查受理后,将组织仲裁庭进行调查取证、拟定仲裁方案等工作。仲裁庭将在开庭前通知当事人,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自行退庭的当事

  • 不服仲裁裁决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

  •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 我国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问题分析
  • 仲裁委员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