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法理和司法实践经验,行政案件并非绝对不适用执行和解。在以下情形中,根据案件明显带有民事性质或行政相对人有权处分自己实体权利的原则,可以适用执行和解:
在人民法院执行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机关赔偿行政相对人财产损失的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可以自愿协商。如果行政相对人全部或部分放弃应得的赔偿数额并达成和解协议,应予允许。
人民法院执行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而制作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允许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对以行政机关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付行政补偿为内容的生效裁判文书,由于不涉及行政管理职权,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1.1 适用范围:专门机构收缴罚款适用于除当场收缴和执行措施收缴之外的情况。
1.2 程序:
(1) 出具统一的罚款收据。
(2) 罚款的缴付应在2日内交公。
2.1 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包括:(1) 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2) 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情况下,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2.2 程序:
(1) 出具统一的罚款收据。
(2) 罚款的缴付应在2日内交公。
3.1 执行措施: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1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2) 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2 强制执行的例外:
根据客观原因,依法不予强制执行。例如,当事人确实经济困难,经申请和批准,可以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公司法人变更对行政处罚的影响以及公司法人变更的具体流程。企业变更法人代表并不会影响公司的行政处罚,因为行政机关对公司的处罚是针对法人而不是法人代表。同时,变更法人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登记附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