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法理和司法实践经验,行政案件并非绝对不适用执行和解。在以下情形中,根据案件明显带有民事性质或行政相对人有权处分自己实体权利的原则,可以适用执行和解:
在人民法院执行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机关赔偿行政相对人财产损失的生效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可以自愿协商。如果行政相对人全部或部分放弃应得的赔偿数额并达成和解协议,应予允许。
人民法院执行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而制作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允许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对以行政机关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付行政补偿为内容的生效裁判文书,由于不涉及行政管理职权,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1.1 适用范围:专门机构收缴罚款适用于除当场收缴和执行措施收缴之外的情况。
1.2 程序:
(1) 出具统一的罚款收据。
(2) 罚款的缴付应在2日内交公。
2.1 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包括:(1) 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2) 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情况下,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2.2 程序:
(1) 出具统一的罚款收据。
(2) 罚款的缴付应在2日内交公。
3.1 执行措施: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1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2) 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2 强制执行的例外:
根据客观原因,依法不予强制执行。例如,当事人确实经济困难,经申请和批准,可以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