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的新规定是什么

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的新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07-1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384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收集证据难这是总所周知的,所以在法院的审核同意下逾期举证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故意逾期举证是要付出代价的,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您讲解一个真实的逾期举证吃罚单案:故意逾期举证,当事人吃5万罚单。同时分享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的新规定,请仔细阅读下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首张罚单,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进行复议

某公司因故意逾期举证被罚款5万元

案情回顾

2010年,某公司将其位于吴中区的一处厂房发包给张某建造,张某又将工程转包给陶某施工。厂房竣工并交付某公司使用,工程款总计90余万元,但张某向陶某支付60万元后再未付款。陶某将张某和某公司告上吴中法院,要求张某支付剩余工程款,并要求某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一审判决

由于张某下落不明,吴中法院缺席审理了此案。某公司称,工程款已全部付清给张某,其不认识原告陶某,不应向陶某付款。虽然某公司坚称付清了款项,但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承办法官向其释明不利后果,某公司仍拒不提供,吴中法院一审判决某公司承担相应付款义务。

二审判决

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并在二审中提供了其已与张某结算及付款的证据。苏州中院对该公司故意逾期举证的行为进行了训诫,但认为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可能影响实体处理,将该案发回重审。

重审判决

重审中,经审查,补充证据形成时间为2010年,能够反映某公司已履行付款义务。吴中法院采纳了上述证据,判决张某支付陶某工程款30余万元,并驳回了陶某要求某公司承担付款责任的诉讼请求。

罚款决定

吴中法院认为,某公司在二审及重审中所提交的证据并非在一审后出现的新证据,其持有关键性证据却拒不提供,既影响了审理结果、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造成司法资源极大浪费。该行为构成故意逾期举证,且情节较重,吴中法院依法对某公司作出罚款5万元的处罚。

复议申请

某公司不服处罚决定,向苏州中院申请复议。苏州中院认为,某公司提出复议申请认为其因法律意识淡薄且未聘请律师导致其无法及时提供证据,但在一审的审理中承办法官已向某公司释明要求其提供相应证据,某公司仍未能及时提供且并无逾期提供证据的正当理由,故某公司的复议申请理由难以令人信服。苏州中院维持了吴中法院的处罚决定,2月16日,某公司按时缴纳了罚款。

律师解析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及时提供证据,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可以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予以训诫、罚款。此外,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法院不予采纳,但如果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应当采纳,并予以训诫、罚款。

新的民事诉讼法解释对举证期限和逾期举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二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如果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法院不予采纳,但如果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应当采纳,并根据法律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此外,对于简易程序和小额程序案件,举证期限也有了具体规定,不得超过十五日和七日。

总的来说,新的民事诉讼法解释对举证期限和逾期举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细化和规范,有利于保证诉讼的公正和高效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中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主要讨论了第三人对原告起诉期限异议的举证责任。文章指出,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被告搜集证据的限制问题,认为《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限制主要是针对被告

  • 申请再审没有新证据会如何处理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包括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以及法律在科技规制方面的作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配合,以及法与道德的关系。文章指出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方面尚未有具体规

  •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