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时限制度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时限制度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时间:2024-12-28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482

举证时限制度及其弊端

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

根据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举证时限制度被引入司法实践。根据该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如果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则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将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法院一般不组织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

举证时限制度的作用与目的

举证时限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排除部分逾期提出的证据,以保证案件事实的认定过程中的证据可采性。该制度的目的是督促当事人积极举证,并防止证据突袭,以确保民事审判的效率和公平。

举证时限制度的弊端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举证时限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较差,尽管没有主观故意,也可能发生逾期提交证据的情况。根据现行规定,这种情况会被视为当事人放弃举证权利。另一方面,对于对方当事人逾期提出的证据,如果对本方不利,当事人很可能不会同意质证。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证据将无法进入审理程序,导致法院难以查清案件事实,从而妨碍实体公正的实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新民诉法的规定及法官自由裁量权

为了解决举证时限制度的问题,2013年实施的新民诉法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并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根据该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法提供证据,可以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法院可以根据申请适当延长。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法院应当要求其说明理由。如果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法院可以选择不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国外法律中的规定

在国外的民诉法中,也存在类似的举证时限制度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例如,德国民诉法规定,只有在法官认为当事人逾期举证有重大过失,且会导致延迟诉讼时,才会采取证据失权制度。在当事人逾期举证时,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来动态地衡量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价值,并最终作出决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律中也规定了逾期提出证据的一方可以向法院及对方当事人说明未能及时提出的理由,至于是否失权,由法官自由裁决。

增加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意义

在实践中,曾出现因为当事人逾期提出鉴定申请而被法官“说服”撤诉后重新起诉的情况。如果仅仅因为一方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弱,导致法官开庭询问时才表达了鉴定申请,就阻碍了审判的继续进行,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增加一定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可以缓解民诉法中相关程序条款的僵硬性,照顾到案件的实体公正。在司法实践中,这种自由裁量权具有合理价值和积极意义。

结论

举证时限制度的引入对于保证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新民诉法的规定以及国外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借鉴。增加法官自由裁量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程序的僵硬性,同时兼顾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将有助于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申请再审没有新证据会如何处理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商鞅的法律改革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汉文帝废除肉刑为封建刑罚制度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伦理规范更广泛融入法律规范。清末变法修律受外国法律形式影响。同时,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不断演变,平民争取法律权利斗争加速了罗马法律的形成。美国宪法关于

  •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民间借贷案件涉及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经济犯罪时,是否适用“先刑后民”原则以及借款合同与保证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对于是否适用“先刑后民”,我们同意第一种观点,即在刑事与民事案件交叉时,应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于借款合同与保证合同的效力认定,

  • 行政案件进行协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哪些
  • 行政赔偿可以和解吗
  •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时限制度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