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关于对新民事诉讼法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浅析

关于对新民事诉讼法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浅析

时间:2025-01-06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486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如部分当事人滥用申请鉴定人出庭的权利,人为增加诉讼成本,浪费诉讼资源,或者当事人对权利行使不规范,导致诉讼过程的人为延长。具体如下:

关于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鉴定人出庭的前提条件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情况下,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然而,该条件的规定过于宽泛,异议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难题。对于当事人是否只要对鉴定意见提出异议,就应该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

二、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时间界限

法律对当事人何时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当事人可能在案件审理的任何阶段提出申请。然而,放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诉讼程序的混乱,并可能存在当事人随意申请,以人为方式延长诉讼过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时间限制,建议将其限定于举证期限届满前的七日提出,逾期提出则视为无效。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产生的费用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然而,对于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问题并未明确规定。有一种观点认为,鉴定人和证人属于不同性质,因此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问题与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已经包含在鉴定费中。对于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方式。

四、出庭的鉴定人员范围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机构作出鉴定意见通常要求由两人以上的鉴定人签署。因此,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如果未明确要求哪一个鉴定人出庭作证,法院应该通知全部鉴定人还是其中之一即可?如果当事人明确要求某一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否必须由该鉴定人出庭?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明确规定出庭的鉴定人员范围,建议由鉴定机构自行决定出庭的鉴定人员,或者根据当事人的明确要求确定出庭的鉴定人员。

结论

针对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建议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相关规定。明确当事人提出异议的有效范围,并建立严格的异议申请审查程序。明确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时间限制,将其限定于举证期限届满前的七日提出。明确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方式,参照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承担规定。明确出庭的鉴定人员范围,建议由鉴定机构自行决定出庭的鉴定人员,或者根据当事人的明确要求确定出庭的鉴定人员。以上建议有助于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问题,提高诉讼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性。(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当证人证言或鉴定意见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且公诉人、当事人等对其有异议时,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或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应当出庭。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也需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拒不出庭

  • 申请再审没有新证据会如何处理

    再审申请中证据的相关问题。包括新证据的定义、提供的时限、不采纳非新证据的处理、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理由成立的情形。强调了新证据的重要性和规定,以及不同情况下证据的处理方式和后果。

  •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以及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无论其国籍、民族或种族如何。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法适用于哪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哪些地方的民

  •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

    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效力,包括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以及法律在科技规制方面的作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配合,以及法与道德的关系。文章指出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方面尚未有具体规

  •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 刑事被害人出庭的法律问题
  •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