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土地闲置时间满一年未满两年,且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国土资源部门可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征缴土地闲置费,费用为出让(划拨)地价款或转让价款的20%。同时,延长《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有效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一年。
2. 若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两年,但土地开发项目和资金已落实,并且能在一年内进行开发建设,用地单位可向发改部门提交项目证明文件和资金证明,承诺在一年内动工开发建设。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征缴土地闲置费,费用为出让(划拨)地价款或转让价款的20%。同时,延长《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有效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一年。
若土地闲置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待客观原因消除后,可给予延长建设期限一年。土地使用权人需提供书面承诺,在延长的期限内动工建设。若是因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客观原因,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需负责消除。
若土地使用权人放弃开发意愿或者不具备继续开发能力,需在接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通知后的25个工作日内向政府土地储备部门申请协议收回土地使用权。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收购协议前,需先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协议收购的补偿按照相关政策法规执行。
若土地使用权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需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1. 拒不缴交或未按时足额缴纳土地闲置费。
2. 连续闲置满2年,土地使用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签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
3. 连续闲置满2年,土地使用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与土地储备机构签订收购协议。
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需要处置的闲置土地,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认定闲置土地,并拟订处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闲置土地的收回和收购工作。
3. 若涉及抵押权的闲置土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需书面通知相关抵押权人。
政府可收回土地并纳入储备,退还已缴交的地价款,不计息。
土地使用权人可在征缴土地闲置费后,在土地市场依法转让土地。受让方需承诺在转让后1年内动工开发建设,否则土地将被政府协议收购,退还已实际缴交财政的地价款,不计息。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需与司法机关合作,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处置工作。
原则上采取政府土地储备机构协议收购、托管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
国土资源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认定闲置土地,并制订处置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若闲置时间超过2年且项目资金未落实,鼓励村(居)集体将土地委托政府招商引资或通过土地市场盘活利用。在土地流转时,需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协议,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期限和责任。
若闲置时间不满两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需按照国有土地闲置费标准的50%征缴土地闲置费。闲置费征缴后,需返还30%的资金给集体建设用地所属村(居)。
为确保闲置土地处置工作顺利进行,需加强土地闲置费征缴和土地收购资金支付的管理。
土地闲置费征缴后,全额上缴财政部门。财政部门需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定,将20%的资金作为专项业务费用专项补助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若是由各区政府负责清查处理的,需将30%的资金专项补助给所属区政府。
闲置土地收购储备资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1. 财政部门拨付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 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向金融机构融资。
3. 土地储备机构招募的社会资金,包括通过社会公开招募的出资人参与项目收购运作管理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对出资人的投资补偿,按照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计算。
闲置土地收购和储备土地管理所涉及的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由土地储备机构设立专门的土地储备资金账户,专款专用,用于支付收购储备土地及其开发配套建设和储备土地重新出让所需的各种费用。该账户实行封闭式管理,并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进行监督。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