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解调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劳动争议申请调解,调解机构应在15天内进行调解。如果在15天内无法达成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根据第十四条的规定,如果经调解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需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并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方可生效。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有责任履行协议。
如果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天内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根据第十五条的规定,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未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包括当事人资格要求、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合同纠纷的范围以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范围。同时,也指出了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如涉及身份关系的纠纷和行政争议等。另外,特殊纠纷如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整不适用仲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