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事仲裁程序的特点和优势
(1) 自愿性。提交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有一方不同意仲裁都 不能进入仲裁程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后,双方协商确定仲裁机构、仲裁 庭的组成人员、适用程序规则等。
(2) 专业性。我国《仲裁法》规定了仲裁员的基本任职条件:“公道正派 的人员”、工作年限“满八年”、专业水平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 专业水平”。各仲裁机构大都备有分专业的仲裁员名单,供当事人选择。
(3) 国际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为155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 都已成为《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在一个缔约国作出的裁决,可以很方便地 到另一缔约国去申请执行。
(4) 快捷性。灵活高效快捷是仲裁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裁决作出期限比诉讼审限明显缩短。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在仲裁规则的范围内约定案 件审理的程序和方式。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与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法 律效力。
(5) 保密性。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法》第四十条明确规 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 的除外”。各国有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规则基本都规定了仲裁的保密义务。
(6) 经济性。仲裁“一裁终局”,时间上的快捷性将会使仲裁成本相对节 省。仲裁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较弱,且仲裁是不公开的,对当事人 之间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也很小。
(7) 独立性。《仲裁法》第八条规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十四条进一步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 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