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选举法 >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

时间:2023-10-28 浏览:6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1054
在我国的公民选举中,有两种选举方式,它们分别是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作为知名的选举制度,人们对于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也会有一定的好奇,想要知道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是什么?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区别

一、等额选举

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形式。在一些国家,部分或全部采用等额选举作为选举方式。等额选举的投票人权力相对较小,仅体现在是否认可候选人上。

等额选举的优点是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并且当选人的合法性得到法律承认。然而,等额选举也有一定的缺点,即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当选者事先内定,从而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实行等额选举的主要对象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书记、副书记,以及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在上级党组织批准的情况下,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副书记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二、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差额选举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从制度上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然而,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差额选举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不良情况。

目前我国实行差额选举的主要对象包括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党的基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以及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其中,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党的基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经批准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数应分别多于应选人数一至二人。

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如果在生活中受到不当的对待,个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具体的维权事宜可以咨询相关的律师,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