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选举法 > 选举法第5次修改 明确秘密写票制度防贿选

选举法第5次修改 明确秘密写票制度防贿选

时间:2024-05-10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1085
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有望实现。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立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背景与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需要通过普选产生,没有普选就无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因而无法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立即实行普选呢?这是许多人困惑的问题。韩大元告诉记者,一个国家制度的诞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然而,当时并不具备实行普选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条件具备

韩大元指出,当时所谓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有三个原因:大陆的军事行动尚未完全结束,土地改革尚未完成,人民群众尚未充分组织起来。直到1953年,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才具备。他表示:“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3月4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

据资料显示,在这次普选前,进行了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得到了准确的全国人口总数:601912371人。在选举中,全国共选出5669144名基层人大代表,其中妇女占17.31%;选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

韩大元总结说:“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由于当时没有条件实行,直到1954年宪法颁布实施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真正运作起来。”

最初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城乡人口的比例为什么是8∶1

比例原则与基本国情

按比例原则配置选举权制度,也与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韩大元表示,根据宪法规定,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为什么1953年的选举法规定了不完全平等的选举比例?在全国人大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8倍,也就是说,农村每一选民的实际选举权是城市每一选民选举权的八分之一。对省、市、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法也分别规定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人口比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山西省曲沃县法院开庭审理吉县原副县长姜*仲破坏选举一案

    山西省曲沃县法院对吉县原副县长姜*仲破坏选举一案的审理结果。姜*仲为了当选吉县人民政府县长,指使他人贿赂部分吉县人大代表。法院认定姜*仲及同谋犯破坏选举罪,分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缓刑执行。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 新规定对村干部选举的要求

    新规定下村干部选举的要求。包括任职时间、荣誉、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规章执行、工作表现、带领致富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同时,还明确了不得参与选举的11类人员,包括参与不被认可组织、有处分记录、服刑记录、能力平庸低下、依靠不正常手段上位等人员。摘要的结尾

  •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和实际操作。差额选举允许更多候选人参与竞选,提高了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并增强当选代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心。差额选举有两种方式:直接差额选举和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 中国选举法修改关键在地方细则配套

    中国人大会议一项重要议程是修改“选举法”。在提交大会审议后,代表讨论修正案草案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讨论中还是提出不少意见,因为这选举法规范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实施细则算地方法规,只要地方人大常委展开立项论证、然后加以修改,就可通过实施。当然修改的

  • 修正选举法无法单独解决农村问题
  • 两会前瞻:选举法修改步子迈多大?
  • 差额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