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耀委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分组会议上表示,本次会议审议修改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低估。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这一要求明确而具体,需要通过完善选举制度和修改选举法来予以落实。因此,本次会议的议程与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密切相关。李适时主任在会议上对修改选举法的指导思想、工作过程以及草案的具体内容和考虑作了详细说明,沈委员对此表示赞同。经过总结多年来我国选举制度的实践经验,各方面反复研究和征求意见,现在的草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选举制度的精神,也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因素。
选举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草案中提出了审议和工作程序,经过10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将在12月份继续审议,准备提请明年大会审议。这样的审议和工作程序非常恰当。
作为一部基础性法律,选举法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无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地方各级人大,组织起来的基础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选举法确定了一套程序和规则。早在全国人大成立之前的1953年,我国就已经制定了选举法,先有选举法后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因此,选举法也是一部老资格的法律,具有重要性。1979年进行了一次修订,成为一部新的选举法,通常称为“1979年选举法”。之后又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和完善,分别是1982、1986、1995、2004年。我国的选举制度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本次修正案主要针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问题的修改必须结合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发展变化来理解。
这一修改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平等原则。现在草案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平等原则,包括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人人平等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地区平等体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中,31个行政区划单位有一个基本的名额数,这体现了地区平等;民族平等原则早在1953年选举法甚至之前的《共同纲领》就明确提出,各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水平,都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即使是人口再少的民族也应该有一名代表。对于这样的平等原则,我表示非常赞成。
山西省曲沃县法院对吉县原副县长姜*仲破坏选举一案的审理结果。姜*仲为了当选吉县人民政府县长,指使他人贿赂部分吉县人大代表。法院认定姜*仲及同谋犯破坏选举罪,分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缓刑执行。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新规定下村干部选举的要求。包括任职时间、荣誉、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规章执行、工作表现、带领致富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同时,还明确了不得参与选举的11类人员,包括参与不被认可组织、有处分记录、服刑记录、能力平庸低下、依靠不正常手段上位等人员。摘要的结尾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和实际操作。差额选举允许更多候选人参与竞选,提高了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并增强当选代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心。差额选举有两种方式:直接差额选举和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中国人大会议一项重要议程是修改“选举法”。在提交大会审议后,代表讨论修正案草案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讨论中还是提出不少意见,因为这选举法规范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实施细则算地方法规,只要地方人大常委展开立项论证、然后加以修改,就可通过实施。当然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