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发票人和收款人而言,当事人主体资格的确认包括票据权利能力和票据行为能力。根据《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单位、个体经济户和个人都可以使用支票进行结算。因此,我国对支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确认。付款人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经营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信用社,否则支票无效。关于付款人是否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的问题,笔者认为,付款人的付款行为是基于付款人与发票人之间的约定,属于民法上的法律关系。付款人是否按约定付款或拒付并不是票据纠纷案件审理的内容,因此付款人不应成为空白支票纠纷诉讼中的当事人。
各国的票据法一般规定了各种票据的格式,并要求使用统一的用纸,否则票据无效。根据我国《银行结算办法》第8条的规定,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必须使用银行统一规定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如果不使用银行统一印制的支票用纸,该支票即无效。
如果支票上没有记载绝对应记载的事项,或者记载了禁止性的事项,该票据即无效。此外,涂改过的支票也被视为无效。
各国的票据法都规定,支票必须由发票人签名方能生效。在我国,由于习惯使用图章,特别是企业和团体签发的支票,必须使用法人的正式印鉴或财务专用章以及法定代表人的印章。如果支票上的印章是伪造的,支票无效。如果发票人主张该印章是他人违背本人意思所盖用(如盗用印章),则应承担举证责任。常见的情况是发票人签发的空白转账支票遗失后,更换银行预留印鉴。在这种情况下,应视原印鉴为有效。发票人仍然应对已签发的支票对善意持票人(收款人)承担支票上的义务。
转账支票的手续费问题,包括实时转账和异地转账需要支付手续费的情况,以及托收方式无需支付手续费的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转账支票的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和使用时的规定,如挂失止付、透支问题、签章问题、票据填写要求、提示付款期限和权力时效等。
支票的法律定义、分类、结算特点以及填写样式和格式。支票是由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分为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支票结算具有简便、灵活、迅速和可靠的特点。在填写支票时,出票日期和收付款人的填写都有特定要求。
即期汇票和支票的提示付款规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即期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6个月,可约定延长但不超过此限。支票提示付款期限则根据发票地和付款地的关系而定,如日内瓦统一支票法规定不同地区的不同期限。英美票据法对支票提示期限的规定与汇票相同,但支票的日期可
支票挂失的程序和要求。出票人和收款人发现支票遗失或被盗时,应按照不同程序进行挂失止付。失票人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个月内或票据丧失后,可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转账支票遗失不受理挂失,失票人需自行承担损失。银行不再承担付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