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意识自治原则”的排除。票据是严格的要式证券,票据法为保证票据的流通性和安全性,发挥票据的商业作用和适应统一性的需要而具有严格的强制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公法色彩。票据法的上述特征反映在票据法律适用上就是:两大票据法系国家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都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成为票据法律适用的主要原则。英国1882年票据法有关冲突规则部分采用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各个票据契约的当事人的义务受各个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当事人无权选择自体法。
3.分割制(Dépesage)的普遍运用。票据要求流通,同一票据在流通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各自相对独立的票据关系。根据票据行为的单方法律行为说,同一票据所体现的票据关系实质是发票、背书、承兑、付款等各种票据行为的组合,而根据票据行为的契约说,同一票据所体现的票据关系实质是数个性质不同的票据契约关系的组合。票据所承载的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宜由单一的准据法来解决同一票据的法律适用问题,而应该对同一票据所承载的各种票据法律关系按照票据行为的种类进行分割,根据“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这一基本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连接点。同时,对于同一票据行为关系还应分割成票据行为方式和效力,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分割制的普遍运用构成了票据法律适用的又一特点。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类,包括票据关系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授受票据的原因和前提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一旦发生票
商事信托的定义和法律性质,包括其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含义以及涉及的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和海商法等法律规范。私益信托的商事目的也进行了阐述,包括多种交易和其他盈利性活动,但仅规避税收为目的的信托不属于商事信托。最后提及英美法中的商事组织,受托人担任经理
我国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包括因行使票据权利或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票据债务人要求返还票据的诉讼,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票据持有人行使追索权的诉讼等。同时,还介绍了挂失止付的提起人和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