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定违约金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在一些法规(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等)中,明文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根据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与数额也有所不同。
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比例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该比例直接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例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35条第5项规定,逾期交货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根据逾期交货的总值计算违约金。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延期交货的违约金比例为每日万分之三。类似地,《加工承揽合同条例》第21条第4项规定,逾期交付定作物,应按照合同规定计算违约金。如果以酬金计算,每逾期一天,违约金为逾期交付部分酬金总额的千分之一。因此,法定违约金的计算标准是固定的,适用于各种滞期费、滞纳金等。
有关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一定比例范围的情况下,需要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机关确定具体的比率,才能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例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35条第1项规定,供方不能交货的,应向需方支付违约金。通用产品的违约金为不能交货部分货款总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一般来说,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定违约金为一定的比例范围。
2、约定违约金
约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违约金合同属于从合同,即主合同无效时,违约金合同也无效。违约金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情况下,违约行为发生时,违约金合同生效;违约行为不发生时,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违约的种类繁多,违约金合同可以分为概括性和具体性两种。概括性违约金合同指当事人对违约行为不做具体区分,概括约定凡违约即支付违约金。具体性违约金合同指当事人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所约定的违约金,例如约定根本违约违约金、债务不履行违约金、债务部分履行违约金、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等。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破产案件的工商备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债务人或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不同级别法院负责不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企业的破产案件。完成破产程序后需进行工商备案,确保相关信息得到注销。特殊情况下可调整地域管辖范围。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法律规定,房产仍属于债务人,但债权人可申报债权并清算开发商资产。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围包括罚款、滞纳金、债务利息等。对于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法院或清算组应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