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清算是一种极端的偿债方式,不是最佳方式。它存在着程序费用高昂、时间和精力耗费过多、破产财产巨大贬值和失业救济等社会负担加重的缺陷。特别是破产财产的廉价分配降低了债权效益,也不符合债权人的真实意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债务人的财产价值,挖掘其偿债能力,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债权利益,是和解制度应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债务人财产的闲置或清算必然造成其价值流失和资源浪费,而财产的继续经营可能使债权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这才是债权人选择和解的真正动机和根据。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资产价值的贬损,而是由于经营状况恶化,使其负债额超过资产额而丧失支付能力。导致经营恶化既有债务人主观的因素,也有市场风险及其它非债务人所能预见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把和解制度的功能理解为对债务人的宽容和谅解,拯救债务人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债权,减少因债务积累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如果为某一债务人免于破产清算而使更多的债权人处于困境,那么和解制度就丧失其存在的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看,财产的经营价值高于闲置价值,闲置价值又高于清算价值。破产财产的清算变价必然存在价值上的损耗。这是因为非流通领域的财产出售变现,只有通过部分价值让渡(低于实际价值)才可能实现。此外,清算成本(财产维护、管理费用及清算程序费用)不能得到补偿,只能从变价中扣除。
闲置财产价值之所以低于经营财产价值,原因在于:
因此,和解制度在维护债务人财产价值、挖掘其偿债能力以及满足债权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强制清算的缺陷和价值损耗使其成为不太理想的偿债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案件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方式及审查程序等规定。债务人可申请和解而非必经程序,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后需经过法院审查和债权人会议讨论。决议需有出席会议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代表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破产宣告的法律效果。对于破产案件,破产宣告将其转入清算程序,债务人有机会通过和解等方式避免清算。对债务人而言,破产宣告后其身份变为破产人,财产成为破产财产并受到保护,且债务人丧失对财产和事务的管理权。而对债权人来说,破产宣告使他们获得了行使权利的特别
破产企业中债权人的权利及债权人会议的主要意义。债权人享有申报债权、作为债权人会议成员以及债务人保证人的权利。债权人会议在破产程序中具有决策和监督的权力,可以审查债权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数额、讨论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等,同时对清算组进行监督。确保破产财产的合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的相关程序。包括企业法人破产的界定、宣告通知、清算组的成立及其职责、和解协议的达成、抵押物的处置以及破产财产的偿付顺序等方面。当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或债务人可申请宣告破产还债,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最终由清算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