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享有“随时清偿”的一般清偿原则,与普通债权、政府债权和劳动债权等有所不同。本文将探讨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界定与清偿安排。
尽管原则上破产程序中的所有债权都应该集中清偿,但有时这样的安排不能满足破产管理人执行破产事务的需要,可能会影响破产程序的进行。例如,破产管理人需要聘请工作人员来执行管理事务,如果不支付工作报酬,就无法完成应该由聘请人员完成的工作。又如,当破产管理人认为为维护全体债权人利益应该继续营业时,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营业,而在继续营业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债务。如果这些新的债务不能随时清偿,可能会导致继续营业困难,因为没有债权人愿意与破产债务人进行交易。此外,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为了最大化破产财团的价值,破产管理人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债务人与相对人双方未履行的合同,并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如果制度上不能保证相对人产生的债务能够随时清偿,对相对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相对人完全有理由拒绝履行,从而导致破产财团价值的损失或无法增加。因此,在破产程序中安排某些为全体债权人利益而支出的费用或负担的债务可以随时足额清偿,而不必等到破产分配中参与分配。
关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安排,主要有两种立法例:
1. 合并制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对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不做区分,两者平等清偿,因此被称为合并制。例如,日本将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并称为“财团债权”,根据其破产法,财团债权包括:为破产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支付的裁判费用;依国税征收法及国税征收条例可以征收的请求权;破产财团的管理、变价及分配费用;因破产管理人对破产财团实施的行为而产生的请求权;因无因管理、不当得利而对破产财团产生的请求权;于委任终止或代理权消灭后,因急迫的必要行为而对破产财团产生的请求权;因请求对方履行双务契约而负担的债务;因破产宣告而有双务契约的解约申请时,至其终止间发生的请求权;破产人及其所抚养人的补助费。其他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等采用不同的表述,但都将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合并规定,其范围与日本的“财团债权”相当。
2. 分别制
德国新破产法和我国新破产法对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进行了区分并分别规定。例如,德国新破产法第53条规定,应优先支付不能财团支付不能程序费用和其他财团债务。第54条规定,支付不能程序费用包括支付不能程序的诉讼费用以及临时支付不能管理人、支付不能管理人和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报酬和垫款。第55条规定,财团债务包括以下债务:因支付不能管理人的行为而设定的,或以其他方式因管理、变价及分配支付不能财团而设定的,但不属于支付不能程序费用的债务;由双务合同产生的债务,但以其履行是为支付不能财团的利益而被请求或是为支付不能程序开始之后的时间而进行为限;支付不能财团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务。我国台湾地区的“破产法”也采用了分别制,其中第95条规定了破产费用的范围,第96条规定了共益债务的范围。
总之,我国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对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进行了区分,并赋予了不同的法律地位。这样的安排有助于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促进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公司破产清算时对员工工资的处理方式。公司需优先清偿员工工资、医疗费用等,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重整计划草案必须包含员工相关债权安排。若草案未获通过,但员工债权和税款可全额清偿,仍可向法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由债务人执行,管理人监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