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时间:2024-12-10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是指破产管理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的规定而应受到的刑事制裁。在破产管理人的各项法律责任中,由于刑事责任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特点,因此也是最严厉的一种责任。对于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在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如奥地利刑法、瑞士刑法、德国刑法等,另一种是在破产法中设专章予以规定,如英国破产法、日本破产法。我国台湾破产法也于第四章专设破产犯罪。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31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尽管企业破产法没有具体规定构成犯罪的法条,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破产管理人未依法履行职责、构成犯罪的行为,可以适用刑法的具体规定,追究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破产管理人的犯罪行为
一般来说,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破产欺诈、私分国有资产等。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上级主管机关或财税人员、工商、土地管理等机关派到破产清算组的人员),可以根据刑法第93条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解释,相应地适用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如律师、会计师、破产清算事务所人员,可以按照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破产欺诈罪(刑法第162条)、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等规定进行处罚。
破产犯罪的趋势和建议
目前,破产犯罪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而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管理人的刑事责任规定较为原则性,难以发挥其对破产犯罪的监督作用。因此,建议在刑法典修订时,应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增加破产犯罪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刑种和法定刑,例如破产欺诈罪、怠行破产罪等,真正实现破产管理人的责权统一,使执法有法可依。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解散实物资产的分割方式
公司解散时的实物资产分割方式。清算时,实物资产可折现用于偿还债务,剩余财产按照股东出资或持股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财产不得分配给股东,直到债务清偿完毕。公司破产清算流程包括解散决议和清算组成立、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清算方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的职责和功能。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和规则、审查金融机构设立和变更、管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制定审慎经营规则等。同时,银监会还进行非现场和现场监管,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制度,编制公布统计
-
单位破产后职工丧葬费用的清偿问题
单位破产后职工丧葬费用的清偿问题。依据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福利和补偿金,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若破产财产不足,按比例分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
公司法中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
我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法律与政策
-
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
-
公司欠款与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