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重整申请是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重要一步。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以下几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债务人是指企业破产程序中负有债务的一方。重整制度注重保护债务人,因此债务人对于申请重整具有合法利益。债务人可以在破产清算终结前的任何阶段提出重整申请。
债权人是指企业破产程序中拥有债权的一方。重整计划会直接影响债权人的权益,因此债权人也享有合法权益并可以申请重整。
出资人是指企业的股东,他们对于债务人的重整同样具有合法权益。出资人的权益不仅仅是财产性的,还包括身份权益。即使债务人的所有者权益为负值,出资人仍然可以通过行使股东身份的权益来改变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结构。因此,出资人也可以申请债务人的重整。
破产管理人作为独立的、中立的、特殊的破产利害关系方,对于债务人的重整同样享有合法权益。破产管理人作为破产财产的代表,应该履行保值增值的义务。同时,破产管理人也具有调查债务人信息的职能,可以判断债务人是否具有重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公共管理机构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者,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与不特定多数人的财产安全的行业具有特殊的权利。这些机构可以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审批或监管,或者直接申请破产清算或重整。
破产重整程序的法律流程,包括重整事由的出现、重整申请的提出、法院审查申请、管理人的指定、债权人通知和公告、债权申报和核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表决、法院批准重整计划、重整计划的执行、重整程
企业破产重整计划的通过条件和内容。通过条件包括债权人的人数和债权额双重标准,有利于制约小额债权人被大债权人滥用权利的风险。重整计划内容包括制订主体的扩展、可行性审查等,其中可行性审查包括经营方案内容合法、具备市场利益并切实可行、资金注入情况以及经营管
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法定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裁员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和重要性。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执行期限是重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债权人权益和规范债务人执行具有显著作用。国际上一般对重整计划的执行规定了6到12个月的重整期限。我国新法没有强制规定执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