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破产案件的受理要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然而,根据现行破产法律,破产案件受理前并不需要对破产申请进行实质审查。这是因为法律规定,法院必须在收到破产申请后的7日内完成对破产申请的审查,并在延长的7日内完成对需更正补充材料的审查,然后决定是否受理破产申请。然而,进行实质审查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清点和对债权债务进行核实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实质审查。
此外,在破产案件受理时,对债务人的破产能力和破产原因的审查是为了决定债务人是否能够宣告破产。除非证据非常明显能够确定债务人能够宣告破产,否则在受理后一般不会立即决定宣告债务人的破产。因为在受理后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符合破产条件的进行破产宣告;二是在受理后发现有不予受理的条件或受理债务人的破产申请后发现债务人巨额财产下落不明的,驳回申请;三是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已执行的终止破产程序,不予宣告破产。这三种情况都是在实质审查后才能得出的结果。
在对破产申请进行审查时,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适格,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法院的管辖权等。根据破产法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列举了申请人应提供的材料。债务人申请破产时,需要提供12个方面的材料。在实践中,一些法院还要求债务人提供两个方面的材料,即征求主债权人(特别是信用社和基金会作为主债权人的)意见和职工大会(职代会)关于破产申请的决议,这有利于破产案件的顺利审理。
债权人申请破产时,申请人应提供3个方面的材料。法院在审查时,可以通知债务人核对债权的真实性、债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的债务中的比例以及债务人是否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法院在收到破产申请及相关材料后,如果认为需要更正补充材料,可以责令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更正补充。如果申请人未按期进行更正补充,视为撤回申请。在决定受理破产案件之前,申请人有权撤回破产申请。
关于破产申请的撤回是否进行审查,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有明确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撤诉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通常情况下应准许申请人撤回破产申请。然而,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不按撤诉处理。与民事诉讼法关于在判决前可随时撤诉的规定不同的是,申请人撤回破产申请和因未按要求补充材料视为撤回申请的,仅限于破产案件受理前。一旦破产案件受理进入破产程序,撤回申请的效力不仅仅适用于申请人和个别债权人,而是适用于破产企业的所有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第三方。撤回破产申请后,破产案件的审理不再涉及申请人的个别民事关系,申请人无法行使处分权,也不能再撤回破产申请。
作者:谢*春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案件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申请方式及审查程序等规定。债务人可申请和解而非必经程序,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后需经过法院审查和债权人会议讨论。决议需有出席会议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代表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破产重整申请文件的审查内容,包括经营方案、债权分类、债权调整方案、债权受偿方案、重整计划执行期限以及监督期限等的审查。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破产重整申请的审查和决定过程,包括申请提出、审查和立案、重整计划草案的拟定、表决和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