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或债务转为资本与其他方式组合的情况下,债权人将成为债务企业的新股东,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可能会受到削弱。而采用以资产清偿债务或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方式,虽不会直接影响债务企业的控制权结构,但债权人在接受对原有偿债条件和方式的修改时,通常会附加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对债务企业的经营运作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重组后的债务清偿时间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况:即期清偿、展期和债务转为资本不再清偿。采用即期清偿方式,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较小,但所作出的让步可能较大。在展期的方式下,债务得到偿还的可能具有不确定性。而采用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获得回报的大小将取决于债务企业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其经营状况。
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其所受的法律限制也不同。例如,对经过担保的债务进行重组,必须遵循有关担保法规的规定;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方式,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此外,采用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其费用支出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例如转让资产需要进行评估,而将债务转为资本则会产生较大的发行费用。
1、对收益的影响:债权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作出让步,会产生债务重组损失,而债务企业则会得到债务重组收益。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产生的债务重组损益可能有很大区别,在确认时间上也有差异。如果希望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通常更偏好于能尽快完成的重组方式,而不愿意采取较为繁琐的债务转为资本等方式。
2、对资产结构的影响:经过债务重组,债权企业和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同形式的债务重组都会使重组双方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动,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在股改氛围中的重组以及复杂的交叉持股已经成为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清各重组方式下的纳税调整,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对债务重组进行纳税调整时,一般情况下应按照先现金、后非现金资产和债权转为资本、最后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五种方式。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
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债务转为资本时,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为将债务转为股本;对其他企业而言,是将债务转为实收资本。
通常情况下,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债权人对债务人会作出部分让步,以便使债务人重新安排财务资金,或得以清偿债务。因此,如果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大于债务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