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或债务转为资本与其他方式组合的情况下,债权人将成为债务企业的新股东,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可能会受到削弱。而采用以资产清偿债务或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方式,虽不会直接影响债务企业的控制权结构,但债权人在接受对原有偿债条件和方式的修改时,通常会附加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对债务企业的经营运作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重组后的债务清偿时间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况:即期清偿、展期和债务转为资本不再清偿。采用即期清偿方式,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较小,但所作出的让步可能较大。在展期的方式下,债务得到偿还的可能具有不确定性。而采用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获得回报的大小将取决于债务企业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其经营状况。
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其所受的法律限制也不同。例如,对经过担保的债务进行重组,必须遵循有关担保法规的规定;采用债务转为资本方式,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此外,采用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其费用支出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例如转让资产需要进行评估,而将债务转为资本则会产生较大的发行费用。
1、对收益的影响:债权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作出让步,会产生债务重组损失,而债务企业则会得到债务重组收益。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产生的债务重组损益可能有很大区别,在确认时间上也有差异。如果希望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通常更偏好于能尽快完成的重组方式,而不愿意采取较为繁琐的债务转为资本等方式。
2、对资产结构的影响:经过债务重组,债权企业和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同形式的债务重组都会使重组双方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动,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