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将其资产转让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资产是指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常用于偿债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等。
根据资产的特点,资产清偿债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现金来清偿债务,另一类是以非现金资产来清偿债务。
以现金来清偿债务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举例来说,债务人可以使用现金来偿还债务。
而以非现金资产来清偿债务则涉及债务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和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获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定问题。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债务转为资本是指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债务转为资本增加了债务人的资本。如果债务人是股份有限公司,债务可以转为资本;如果债务人是其他企业,债务可以转为实收资本。这样做的结果是,债务人增加了股本(或实收资本),债权人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
无论债务转为股权还是资本,债权人放弃债权而获得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一定小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这个差额对债权人来说是重组债务损失,对债务人来说是重组债务收益。
通过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修改后的债务条件涉及支出或收益,另一种是不涉及支出或收益。
在债务重组后,可能会发生某些事项导致支出或收益。这种情况是一种假设,根据这个假设来计算确定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和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通常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和减少债务利息等。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债务重组的程序及流程,包括提出重整申请、审查重整申请、指定管理人、通知债权人、债权申报和审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等步骤。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如果债务人成功执行并使公司恢复良好状态,重整程序会结束;如果无
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务人离开住所地的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申请过程中需遵守一系列义务,包括妥善保管财产、资料等,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地。违反此规定者,法院可采取训诫、拘留和罚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