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遇到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根据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一种情况。以下情形不属于债务重组:
当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照正常条件转为其股权时,不属于债务重组。因为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债务的偿还条件。
债务人在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应按照清算会计处理,而不属于债务重组的范畴。
当债务人改组时,其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不属于债务重组的情形。
债务人借新债偿还旧债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旧债偿还的条件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遇到财务困难情况下,根据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一种情况。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即视为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包括: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属于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也属于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
债务转为资本,即债务人将债务转化为股本,也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
债务重组还包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例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这些方式的组合也属于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具有以下特征:
通常情况下,财务经营状况相对不佳的公司更容易遇到债务困难,因此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大多是生产经营和财务结构不太好的公司。
债务重组往往涉及关联方,甚至可能有政府介入,且重组损益往往超出账面范围。
有关债务重组的信息披露通常不充分且不规范。相关信息只能在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期限及或有关事项、现金流量表附注等部分中找到,披露行为缺乏一致性,债务重组对公司带来的损益情况也不明确。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债务重组的程序及流程,包括提出重整申请、审查重整申请、指定管理人、通知债权人、债权申报和审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等步骤。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如果债务人成功执行并使公司恢复良好状态,重整程序会结束;如果无
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务人离开住所地的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申请过程中需遵守一系列义务,包括妥善保管财产、资料等,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地。违反此规定者,法院可采取训诫、拘留和罚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