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将债务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因此,那些仅仅是连续亏损、并未发生财务困难的上市公司,不得滥用此项准则。这一要求有效地限制了不适当确认重组利得的行为。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企业披露重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依据,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识别出债务重组所获得的利润,并做出理性的选择。
对于ST和PT公司而言,债务重组利得不能被用于满足摘星、摘帽的条件。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规定,摘星、摘帽的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而债务重组利得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在考察时将被扣除。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债务重组的程序及流程,包括提出重整申请、审查重整申请、指定管理人、通知债权人、债权申报和审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等步骤。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如果债务人成功执行并使公司恢复良好状态,重整程序会结束;如果无
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务人离开住所地的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申请过程中需遵守一系列义务,包括妥善保管财产、资料等,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地。违反此规定者,法院可采取训诫、拘留和罚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