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考点提示]
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7年初销售给乙公司一批产品,产品不含税价格为2000万,增值税率为17%,按照合同规定,乙企业应于2007年4月1日前偿还货款。由于乙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困难,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债务。经过双方协议于7月1日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协议规定:
(1)正保公司同意乙公司用现金偿还840万元,以公允价值为1500万的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抵偿债务,请问是否属于债务重组。
(2)如果正保公司之前对该项应收债权计提了340万坏账准备,债务重组协议规定:乙公司以1000万现金偿还债务,公允价值为800万的固定资产偿还剩余款项,请问正保公司应该确定的债务重组损失为多少?
[例题答案]
(1)不属于债务重组,债权人没有作出实质性的让步。
(2)正保公司应该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2340-340-1000-800=200
[例题总结与延伸]
债务重组新准则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强调债权人做出让步:做出让步的方式包括:减免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利率等。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债务重组都要遵循这个让步的基本条件。而旧准则中则是强调一个非货币性资产清场债务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债权人没有做出让步,只要是债务人能够全部或者部分以非货币性资产清偿债务的,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债务重组。
其实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来说,由于存在变现能力弱的缺点,债权人接受同等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其实已经承受了流动性风险,可以认为已经做出了让步。但是在会计认定上,是不考虑这个流动性风险的,我们假定市场是有效的,公允价值的存在代表了非货币性资产能够随时以公允价值变现,那么也不存在所谓的流动性风险。其实会计的这个认定和实际是有差距的。即使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非货币性资产都是有流动性风险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新准则更强调债权人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而所谓单纯以非货币性资产来作为主要判断条件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债务重组的定义:债务重组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实质的让步,包括本金的减免或者是利息的减免,降低债务人的利息率等等。这个和旧准则的规定是有出入的:旧准则一个主要的判断条件是以非货币性资产来清偿债务的问题,没有实质上涉及到债权人让步的问题。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程序中的监督职责。破产管理人作为法定机关,负责管理和处置破产财产,需独立处理破产财产事务并接受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管理人需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包括财产、文件及营业活动等,若破产人未能全面移交,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
债务清理法制的三种形态:清算型、重整型和调整型。清算型法制通过变卖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并按债权比例分配来解决债务清偿关系;重整型法制通过重组债务人的负债结构和经营模式来实现经济复苏;调整型法制则通过协商和调解方式对债务进行调整。三种形态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公司债务重组的多种方式,包括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人可以通过转让资产、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及调整债务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此外,债务人还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共同清偿债务。
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务人离开住所地的规定。债务人在破产申请过程中需遵守一系列义务,包括妥善保管财产、资料等,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地。违反此规定者,法院可采取训诫、拘留和罚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