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主体 > 论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

论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

时间:2024-10-0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459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比较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但在行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而违法认定和法律规制也更加困难。

一、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在电子商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在电子商务中采取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等违法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电子商务秩序的行为。其中包括域名抢注、网络虚假广告、网络商业秘密侵权等形式。

(一)混淆行为

混淆行为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或营业相混淆,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电子商务中,混淆行为具体表现为将他人注册商标、商号登记为网站名称,搭其他经营者的便车;网站的Logo标识与他人商标、商号、标识等相同或相似;域名与域名之间相似;模仿、抄袭其他经营者的网页。

(二)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对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在电子商务中,虚假宣传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虚假宣传而言,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可以采取BBS、电子邮件等新的形式进行虚假宣传,影响更加广泛,可以对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

(三)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指的是用于商业上的配方、模型、设计或信息的汇集,使拥有人相对于其他不知或不使用的竞争者有更多获得利益的机会。在电子商务中,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企业员工利用自身的优势非法获取企业的商业秘密信息;黑客非法入侵其他经营者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数据;以BBS、新闻组、FTP传输文件和远程登录等方式披露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

(四)商业诋毁

商业诋毁是指通过捏造、公开虚伪事实或虚假信息,对特定商事主体的商誉、商品或服务进行贬低和诋毁,造成其商业利益损失的侵权行为。在电子商务中,商业诋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运用网络广告诋毁其他经营者的商誉;在BBS上进行商业诋毁;网络匿名诽谤。由于使用网络,信息传播的范围广,速度快,而且主体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电子商务中的商业诋毁造成的后果较传统商业模式更为严重,损失更为巨大。

(五)域名抢注

域名是指域名所有人拥有的用于计算机定位和身份识别的网络地址。在电子商务中,域名具有了潜在的商业价值,而域名抢注是将知名的商标或企业名称注册为域名,以便将来高价出让。与混淆行为下使用与竞争对手相似的域名不同,域名抢注更类似于网络敲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 第一章 总则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明确了经营者必须遵守的义务。同时,也强调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

  •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和违法性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违法性、广告内容的类型以及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指经营者发布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属于不正当竞争。广告内容类型包括商品特征、原料、来源、价格及企业情况等。虚假宣传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停止行为、

  • 网络著作权部分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 网络市场的特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